您当前位置:中国菏泽网  >  深度报道  > 正文

单县时楼镇“红村”的赤色情怀

作者: 王富刚 来源: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: 2021-07-01 09:26

杨作磊家庭党支部会议的情景雕塑

青少年参观曹马集民俗馆

单县时楼镇因历史文化、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而闻名遐迩。这里的曹马集(现分为南村、北村)始建于东汉,古称兴元镇,是单县四大古镇之一,曾是曹操屯兵养马之地,也是单县最早建立的红色革命根据地,是中共单县东北部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、金曹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。如今,时楼镇深入挖掘文化资源、弘扬红色基因,在新时代乡村振兴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……

麦月的单县时楼镇,到处呈现着收获、播种的崭新图景。

位于时楼镇政府驻地北部的曹马集南村,参天的古槐枝繁叶茂,纵横的街巷清洁干净,清新的空气中飘荡着昂扬奋进的红色旋律;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,值班志愿者胡翠莲、杨士美通过微信群实时调度志愿服队活动;绿荫环抱的文体广场上,十几名高考后的青少年追逐嬉戏玩转篮球……

红色讲述

在宽敞明亮的村支部、村委会办公地点,新任支部书记袁心来正与村干部研讨建党百年庆祝活动方案。说到红色文化宣传节目,大家自然提及村民单承恩。村干部黄海燕告诉记者,单承恩是县里的红色宣讲员,正随宣讲团巡回全县农村宣讲党史,忙得心花怒放。

老单年逾古稀,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曲艺落子的传承人,他以传统曲艺的形式,深情讲述家乡烈士杨作磊的革命故事,获得单县“中国梦·新时代·跟党走”百姓宣讲活动第一名。

家乡的红色资源宝库,是单承恩宣讲的永恒主题,也是他及乡亲们的“红色乡愁”。

袁心来兴致勃勃地带领记者参观村里的金曹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。高大古槐掩映下的古朴院落,显得格外幽静。走进修缮的老屋里,一座铜色群雕首先映入眼帘,5个壮实人物的英雄形象,令人肃然起敬,或讲述、或聆听、或沉思,无所畏惧、豪迈坦荡的神情凝在聚每个人物的脸庞。袁心来讲解道:“这是中共单东北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成立的地方,再现的是杨作磊家庭党支部会议的情景,站着讲话的就是党组织的创始人杨作磊……”

不仅单承恩、袁心来,曹马集南北两村的男女老幼,都能讲述杨作磊及其革命烈士的动人故事。“讲好家乡故事,讲好红色故事,教育引导群众在重温党史、国史、家史中感受民族力量,赓续奋斗精神,建功乡村振兴。”时楼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职国庆说。

一代英烈

1915年11月,杨作磊出生在曹马集一个贫苦农民家庭,自幼丧母,跟随祖母长大。

1935年夏,杨作磊就读单县中学,受在校任教的中共地下党员高文甫的秘密培养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
同年10月,国民党爱国将领傅作义在绥远英勇抗击日寇。消息传来,杨作磊非常激动,他不顾校方反对和国民党特务威胁,毅然发动同学和社会进步人士走上街头,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战声援活动。

“七七事变”爆发后,单县中学准备南迁,杨作磊、魏钦公等动员同学组成“吼声文艺社”,发表反对宣言,与反动当局展开坚决斗争。阻止“南迁”无果后,杨作磊回到家乡曹马集,与农民刘洪运以办夜校为名,宣传共产党抗日主张。

1943年,日寇对湖西根据地“大扫荡”,杨作磊请求党组织到对敌斗争最前沿的曹芳区工委工作。他说:“干革命任何时候都有困难,没有困难要我们干什么?共产党员就是要克服一切困难……”

机智勇敢的杨作磊经常乔装打扮,孤身周旋于敌人的眼皮子底下,宣传抗日政策,瓦解敌人阴谋。

一天下午,从黄堆区返回途中的杨作磊被两个伪军盯上。他临危不惧、沉着冷静,随将几张纸币扔出很远,趁着敌人争相捡拾时敏捷脱身。

杨作磊多次潜入敌穴,竭力争取日伪军小队长许克玉弃暗投明,为八路军传递情报、提供弹药。八路军实施“拔钉子”之战时,杨作磊鼓励许克玉率部起义,配合反击日寇。随后,许克玉等民族义士加入了八路军,成为保家卫国的抗日主力。

1945年8月,日本投降,单县光复,杨作磊被任命为中共单县县委书记。

1946年,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,刘邓大军第一次破袭陇海线。杨作磊身先士卒,带领县大队参加战斗,并组织群众支前。同时,他深入群众,了解敌情,镇压反动势力,给敌人以有力打击。

杨作磊对党的事业忠贞不渝,带领全家人走上革命道路。其爱人、胞弟、胞妹、堂弟、弟媳等10人加入了共产党,成立了家庭党支部,为配合湖西党组织开展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作出了突出贡献,受到了湖西地委的褒扬。

1947年,杨作磊调任湖西地委战勤指挥部动员部部长,同年到冀鲁豫区党委工作,后任平原省委秘书长。

1950年春节,杨作磊挂念基层群众的疾苦,不顾身疾体弱,走访慰问群众,把党的温暖送到柴门寒舍。他向省委连写了三份调查报告,如实反映农村现状和群众诉求,为党组织开展群众工作提供决策。

长期的艰苦工作使杨作磊积劳成疾,于1950年4月11日在濮阳病逝,年仅35岁。平原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为革命烈士。

赤色沃土

在金曹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,记者看到几个青年人正在参观镶嵌在院墙上的《群英谱》。袁心来急忙走过去,热情地讲解起来:“这里展示的是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时期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的图像和事迹。我们曹马集有时念顶、韩兴龙、黄照河等47名革命烈士,为党的事业和民族解放、国家建设建立功勋,献出生命,他们是我们曹马集百姓的骄傲!”

1938年春,单县县委建立中共曹马区特别党支部,并在曹马区组织成立了抗日动员会,同时发动群众建立了全区第一支抗日自卫队。

这支党领导的群众抗日武装,开始仅有一条步枪,很快就掌握了38条,抗日战士达到了50多人,成为湖西抗日的重要力量,因战绩显赫,被编入八路军。

1943年7月,根据抗日斗争的需要,中共湖西地委决定将原曹芳区办事处和金乡县南部合并,成立了中共金曹县委,其办公地点设在曹马集。

为巩固金曹县抗日根据地,八路军老十团长期在曹马集一带活动,曹马集百姓配合作战,痛击日伪军。

这期间,日寇妄图在曹马集周边构筑炮楼,威胁我抗日武装。曹马集百姓白天窥探日寇建筑,深夜冒险扒掉,如此持续十几天,终将日寇阴谋瓦解。

解放战争时期,曹马集群众踊跃支前,达到300多人次,粮食万余斤、担架100多副,布鞋1000多双,其他物资不计其数。

解放初期,湖西干部响应党的号召,王际启、杨作现等4名曹马集干部南下西进,为贵州省解放和建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
美丽家园

记者跟随黄海燕、胡翠莲、杨士美参观了曹马集民俗馆。古色古香的院落里,摆放着村民捐献的旧时耕作农具和生活器具,其中不乏战争年代的支前独轮车、石碾子和缝纫筐等。“这里是我们村党支部、村委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文化项目,农耕文明、红色文化承载着我们曹马集人过多的美丽乡愁。”黄海燕说。

在通往村后智能大棚果蔬产业区的水泥路上,镇政府包村干部韩雪梅告诉记者,曹马集南北两村是时楼镇大蒜、圆葱、辣椒主产区,种植面积达到3000多亩,由此年人均增收5000多元。

目前,南村还引进了饲料、服装加工企业和光伏发电项目,加上果蔬大棚用工,曹马集两村有5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增收。“曹马集烧鸡、卤蹄是传承千年的地方名吃,现在实现了流水线生产、连锁经营和互联网销售,并带动饲料加工和种植、养殖产业规模化、规范化发展。”袁心来说。

推动乡村振兴,志愿服务是曹马集南北两村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品牌。黄海燕兼任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队长,107名“不识闲”的妇女姊妹们撑起了乡村振兴的“半边天”。在村党组织的引领下,志愿者们积极创建“美丽庭院”、整治环境秩序、照顾鳏寡孤独、救助急难险困,孝善敬老饺子宴、新冠疫情防控、文化进万家、红色代办等文明实践活动,无不闪烁着志愿者的时代风采。

黄海燕讲了一件事,很是暖心。村里留守老人李桂珍深夜起床摔倒,第一个想到的帮手是志愿者。黄海燕接到电话,马上召集杨士美、王友福、时念荣,连夜将老人送到20公里外的县城医院,办理了住院手续、垫付了医药费,买来了饭菜,悉心伺候了一天一夜,直到其子从北京赶回来。随后,志愿者们又轮流到医院值班照料,直至老人康复出院。

“传承红色基因,弘扬道德风尚,培育时代新风,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道德力量和精神支撑。”时楼镇党委书记李乐朋说。

文/图 通讯员 刘厚珉 记者 王富刚

责任编辑:
分享到:
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|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:鲁新闻办[2004]20号 |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:37120180017
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09012531号 |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国菏泽网